Quintus

个人站

人的一生中,最光辉的一天并非是功成名就那天,而是从悲叹与绝望中产生对人生的挑战,以勇敢迈向意志的那天。


《牛津法国大革命史》笔记随想

目录

摘录

连续三代的经济繁荣使得法国的有闲阶级财富增加,他们的人数也有所增长。他们谴责教士传输给他们的虔诚与服从的思想,到18世纪中叶,一种受过教育的、批判性的公共舆论已经形成,在一个不断扩大的思想舞台,具有各种思想色彩的作家都涉足其中,而政府也越来越想迎合这场思想运动。

公众信任的丧失是财政和政治危机的根源,这场危机加速了政府体制的崩溃,这种体制改革从路易十四时代以来就几乎没有改变过

行政重组方面,新建立的省一直沿用至今而少有变化,它扫除了千余年来生成的叠床架屋的司法区划体系,米制和十进制经过五年的精心制订,终于在1795年4月开始采用,此后还走向了全世界

1789年的人们天真的认为,他们使民族再生的努力不会遇到任何反对···但是启蒙运动总是毫无顾忌地把无知、迷信和自私归咎于它的对手,而它的门徒也完全继承了这种思想模式

旧制度时代,教会控制着两项社会工作——教育和济贫,这种控制权在大革命后分裂。教会收入枯竭、拒绝宣誓的教士被辞退,教育性修会解散。1793年政府将学校和学院所有的地产收归国有,直到1802年才采取措施填补亏欠。高等教育由督政府兴办,初等教育留给地方组织,得不到公共财政的支持,由于缺乏训练有素的教师(不信任教士阶层的结果),各级学校不堪其苦。基础识字率从1789年的37%跌至1815年的30%左右。

1794年3月,在济贫领域方面,政府禁止私人救济,理由是救济现在是国家事务,10月又下令禁止乞讨。战争、经济混乱使得救济机构明显不足,教会地产国有化以及修道院解散之后,修道院的慈善事业也终止了。

大革命毁灭了海外贸易,外贸是旧制度时代无可争辩的经济引领部门,法国开始注重18世纪90年代后期征服的大陆市场,成功排斥了英国人的势力。比利时在1795年并入法国国内市场后,其采矿和毛纺业城镇发展很快,而法国本土的旧工业中心反而衰退了。法国棉纺业引入了英国的设备,再加上奢侈之风复苏的推动,成功复兴。

大革命时代至少让法国的经济发展停滞了一代人的时间,而且没有构建一个更具活力的经济结构。革命时代统一了度量衡,废除关税和行业壁垒,约束了劳工组织,所有这些都没有解放企业家精神。18世纪90年代的极端不稳定使投机者和军队供应商发家致富,但是有钱人投资了没有风险的资产——土地。这仍然是革命前的模式,大革命则强化了这种模式,因为它废除了革命前法国独一无二的投资形式——官职买卖。与此同时它将没收来的空前数量的新土地投放到市场上。 法国资产阶级长期以来回避商业投资、尽快从商业投资中抽身的倾向被强化了。

法国的势力消灭了一些著名的城市共和国,它的盟友波兰被瓜分,1798年的爱尔兰亲法起义加速了爱尔兰独立于英国的法律地位的终结,第一帝国解体三年前,德意志各邦国全部实现了世俗化。

大众战争出现了,军事需求造成的冲击波及全体人民,此前的一个半世纪,参军基本与人民无缘。

人民主权原则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但是“自由”这个概念在日常实践中是由当权者的需要决定的。在他们看来,卢梭关于合法权威可以强迫人自由的说法着实合宜,在国外,自由意味着法国人的统治。虽然大革命很快在实践中限制自由,但它从未停止过对这些价值的冗长而又空洞的礼赞。

1789年以前,保守主义作为政治见解还不存在。《论法国》认为过分追求抽象的自由和理性导致了大混乱和无政府状态。像后来的马克思主义一样,右派早期的政治见解都是以历史理论为基础的


读后感

总结

法国大革命摧毁了从路易十四以降的绝对君主制,遗憾的是它并未建立起一套稳定的政治制度,但它为西方现代政治制度的基础建立了理论依据:即自由、民主。脱胎于西方思想的政治理念绝大多数都认可了这套价值观,即便有的理念在实践上实行专制与独裁,它们仍然不敢公开地以国家意志 宣布背弃它们。

针对各方面的一些思考

国内政治

一般来说,政治运动包含了两部分:指导思想和社会实践。法国大革命的指导思想以启蒙运动的理论为主,遗憾的是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们很少真正接触过国家的运转。卢梭生活困苦,四处流亡,遭到法国政府的敌视;伏尔泰是大贵族出身,而大贵族在路易十四时期及往后诸王时代基本被剥离了行使国家权力的资格;孟德斯鸠例外,他做过波尔多法院的院长,在当时行政司法尚未分离的时代,是具有治理经验的。因此,除了孟德斯鸠的思想与政治实践贴合较为紧密,其他人的构想高度理论化与抽象化,在实践上很容易脱离现实。这也就是为什么雅各宾派之流以启蒙运动口号的名义所实行的政策造成了巨大破坏的原因之一,试想只有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而无合适的制度安排来实现自由、平等、博爱,又如何构建一个理想的社会呢?

经济

革命前的法国在欧陆的霸权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同时,它也在与英国争夺大西洋彼岸的土地,在大西洋殖民贸易上是保有一定的份额的。大革命终结了中央政府,同时革命政府与欧洲其他国家开战,不掌握制海权的情况下无暇顾及海外领地,拿破仑帝国瓦解后法国基本丧失了海外殖民地。将这一系列事件分析后,我认为法国海外贸易的崩溃基本还是源于政治动荡。因为新政府在意识形态上与欧洲国家的敌对使法国四面树敌,本土面临极大的国防压力,无法支援殖民地机构,而与英国几次海战的失败意味着法国舰队无法在大西洋上航行,与殖民地彻底失去联系。